第一站 ∥∥ 南投縣 信義鄉 雙龍村 雙龍國小 布農族 傳統文藝教室復原工程 ∥∥


↑看看我們的果核贊助者↑

2009年1月25日

(4)改良 技術 (實驗 單層粗竹 )

傳統文藝教室內,為獲得更有效的空間應用,
並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構件形抗能力。
我們開始思考單元構件(竹軸、角鐵、十字橫竹)的『節點』特性:
單一節點(四向L型角鐵與接合鐵件組成)

雙層構件改為單層構件即可(雙層構件 over design)
30cm牆厚→→8cm牆厚
教室增加約40cm寬


單層構件
(螺絲材料 如下:螺絲直徑4mm長度8cm 、螺帽、戴帽)
(新增材料 如下:2號緊迫器、2號伸縮器、2mm鋼索)




參與成員

山裡的雙龍族人
谷自勇
伊比
美珠阿姨
Tian……(整個族人動起來……)
校長 王勝吉
教務主任 謝素門
總務主任 史曉春
英語替代役 金榮謙
雙龍國小 小朋友

學校教授
成大 建築所 簡聖芬
交大 建築所 侯君昊
北科 建築所 蔡仁惠
北科 建築所 宋立垚

北科大誘導式研究室
林清俊
彭馨儀
蔡棠華
廖佳姿
唐于婷
盧盈文

北科大創設班
蔡智堯
葉禮華
廖誼千
張滋倪
謝玉棻
王藝祺
李依霜
創意設計學士班

成大建築系
張皓岳
賴靖騏
方昱婷
林品全
李御齊
黃皓暐
陸國富
歐宇羚
林妤真
鄭筑勻
吳卓勳

交大跨領域
周洋存
鄭婉伶
鄭惠馨
陳思因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甘銘源
張鵑后

組織發起人
簡志明
郭冠良
李鴻茂
黃致傑
柯慧瑩


行政院
第七組 檔案科

南投縣參與替代役團隊
教官 林宗賢

第一組
98/07/25(六)
和雅國小 63劉佑泰 一般專長 組長
集集國小 65楊政豪 一般專長
鳳凰國小 66徐志文 一般專長
人和國小 66蘇上豪 一般專長
鹿谷國小 69何浚謀 一般專長

第二組
98/07/26(日)
和雅國小 63劉佑泰 一般專長 組長
鹿谷國中 67張銘仁 一般專長
廣興國小 64陳振維 一般專長
民和國中 66許和順 一般專長

第三組
98/08/01(六)
同富國小 65賴世偉 小教證 組長
愛國國小 70伍嘉忠 一般專長
成城國小 67李青峰 一般專長
隆華國小 71(7/6報到) 英語專長
豐丘國小 71(7/6報到) 小教證

第四組
98/08/02(日)
同富國小 65范峻豪 小教證 組長
永興國小 69陳榮吉 一般專長
新興國小 64蔡易穎 一般專長
東埔國小 66馬廷皇 一般專長
車埕國小 71(7/6報到) 一般專長


教育部 教育替代役
溫立翔
陳炯佑
林武任
莊家裕
簡世杰
方宣詠
林志軒
游騰憶
高 煒
尤欽弘
劉健安
董鎧維
簡靖宇
李 易
葉家瑋
姚修平
劉哲成
杜承翰
計智豪
張為祥
廖 弘
曾輔國
許洧欽
莊惠迪

2009年1月22日

(3)改良 技術 (實驗 粗竹 )

實作初期,以就地取材的竹子與L型角鐵為主要材料,
進行單元構件理論的轉換應用。
並務實以下四項條件成立:

(1)構造強度(抗風力)
(2)使用安全
(3)快速施作
(4)低成本


實驗以8cm孟中竹與L型角鐵(直立角鐵、T型鐵、平鐵、平角鐵)
各與螺絲、束帶、鐵絲三種不同性質接合組裝,
進行符合上述四項調件的最佳化技術改良

使用L型角鐵型號 如下圖
上排左至右:直立角鐵7.5cm一支,10cm兩支,12.5cm兩支
下排左至右:T型鐵、平鐵、平角鐵

螺絲接合 材料實驗
(使用材料 如下:螺絲直徑4mm長度8cm 、墊片、橡膠墊片、螺帽、戴帽)







束帶接合 材料實驗
(使用材料 如下:KSS cv200-B號數 束帶)







鐵絲接合 材料實驗
(使用材料 如下:16號粗鐵絲)







經螺絲、束帶、鐵絲三種接合方式各與孟中竹、L型角鐵
改良技術實作後,各材質與孟中竹、L型角鐵的接合特性彙整如下:

本改良技術未實作竹釘卡接
表內前兩項由五股竹工坊 黃增加師父經驗轉述。

2009年1月18日

(2)Design [ 初步設計 ]


建築基地
位於校園後方斜坡旁空地,周圍由茂盛之中央山脈森林圍繞,
基地正上方由綠蔭覆蓋。面積670*390 cm²,為一矩形基地。


教室設計
以果核形狀,圍塑文藝教室。
小朋友上下課從果核跑進跑出,象徵更多文化種子孕育與誕生。
果核可容納18位小朋友,實際建築高度420cm,長度640cm,
寬度360cm,雙弧線為半徑400cm之圓形做圖。
建築採雙開門,開口高度220cm、寬度200cm。




教室構造
仿生構件,藉由電腦輔助模擬構造組裝,
類似於自然植物細胞排列方式,達成曲面構造穩定原理。
設計者在軟體確認曲面組構;
施工者組裝時,藉由模擬圖面,瞭解各構件位置。

構造表皮:運用透明墊,藉由電腦輔助預測覆蓋位置。
覆蓋點以螺絲固定於竹上。由下而上進行表皮覆蓋。
(上方表皮重複覆蓋於下方覆蓋點,阻隔雨水。)
構件接頭:L型角鐵四向排列,固定竹子,
並鎖上兩組螺絲形成固接之結構接頭。


(2)改良 技術 (實驗 細竹 )


本項構造技術的兩大目標:低造價,就近取材。
直徑2cm細竹子L型角鐵 進行單元化實驗。


構件接頭,改以五金L型角鐵四向排列,取代模具工廠量產接頭;
桿件部分,改以竹子可任意長度切割之自然特性,取代人造材料機械伸縮特性。

2009年1月15日

雙龍生活





果核TV

2009/01/15 雙龍村








2009/01/15 國防管理學院





2009年1月14日

(1)原始 技術




■ 國際檢索文:
Abstract
A component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on unit,
a second connection unit, a plurality of branch rods and
a main rod. The branch rods are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on unit. The main rod connects the first
connection uni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unit.

■ 內容介紹:
模仿植物『薄壁細胞』機制,
以單元細胞之變形產生整體曲面,具模具化、客製化優點。
可大量、快速組裝設計者需求,實現個人風格與設計造型。

■ 構件特色:
『單元個體』取代『傳統CNC曲面整體』。
重複使用、快速拆解。
可隨時改變形體(活動造型)。

原始技術 為申請中之發明專利,
本項技術於 * 經濟部 與 NTUST技轉中心 * 登記。

專利所得
1/2予NTUST學術研究用,
1/2捐予Fab-tw網站用。
如對本項專利有興趣廠商,請聯繫我們

Interaction 雙龍村師生

麻雀雖小 五臟聚全的 雙龍國小 全球網站

雙龍村師生 與外界的交流

Fabrication 組構工作日誌

這是一個關於一群熱血青年們,集體參與合作,
協助偏遠山區原住民學童實現復原文藝教室夢想的酸甜苦辣日記!!
我們聽見了森林裡布農族師生的微弱呼喚,
因此,我們正一點一滴的,將森林夢想小心翼翼復原………

前往我們的→→ 組構工作日誌


我們仍需善心人士贊助,
願贊助本計畫 請聯繫:
簡志明0935-643-556
郭冠良0919-278-666
[ 掮客勿試!]

Program 果核再生計畫

∥ 第一站 ∥ 南投縣 信義鄉 雙龍村 雙龍國小 布農族 傳統文藝教室復原工程 ∥


(新版海報)



(舊版海報)



Desgin 傳統文藝教室設計

Architect 開放技術理念

Open Source


我們以尋找簡易構件與思考低價構法為策略,
透過建築經驗與技術的創意公諸於世,
提供非專業者改造建築環境的協助。

未來,需要此技術的個人或團體(低收入戶、非營利組織等),
可將Fab-tw公開化的建築實作經驗,
複製到其他的弱勢環境或災後重建中。


本開放技術具備以下性質:
設計特性 工具化、系統化,
製造目標 低成本、易組裝,
建築以簡化單元 組合構成。


前往我們的▼
Open Source 開放技術資源





(1)Design [ 緣起 ]

2007年 夏天

提案人於南投 邵族部落 工作期間,考察信義鄉偏遠學校,
過程發現布農族聚落 雙龍村 傳統文化教室受風災損毀,無力進行修復。
傳統文化教室位於雙龍國小內,
主要提供老師教導孩子製作傳統木刻與布農族手工文化傳承。
課餘與假日時段則提供聚落族人在此推動文化復育,
如木雕刻、編織、竹編等。

2007年 夏天因多次颱風毀損部分屋簷,校方封閉該教室

2008年 損毀之傳統文藝教室,再次因颱風侵襲倒塌


提案人服役中,獲悉教室倒塌。
校方考量學童安全,由族人與聚落家長拆除。
目前校園中,代表雙龍村族人意識之傳統文藝教室已然消失。
聚落企盼持續性布農文化傳承,僅能轉往鋼筋混凝土校舍傳授。
少了手工建築氛圍,布農文化傳承缺乏與自然原始互動之真實性。
聚落族人與雙龍國小目前缺乏經費重建此空間,
提案人期望透過果核再生計畫協助聚落募款重建。

緣起

雙龍村 文藝教室毀損發現在深山工作亦進行原住民建築考察,過程發現布農聚落雙龍村傳統文化教室受風災損毀,無力進行修復。傳統文化教室位於雙龍國小內,主要提供老師教導孩子製作傳統藝品與布農族手工文化傳承。課餘與假日時段則提供聚落族人在此推動文化復育工作:木雕刻、編織、竹編…等。2005年 由族人與聚落家長推動傳統文化復育而自行搭建。2007年 夏天因多次颱風毀損部分屋簷,校方封閉該教室(如圖1.)

服役中 獲悉教室倒塌2008年 損毀之傳統文藝教室,再次因颱風侵襲倒塌(如圖2.)。校方考量學童安全,由族人與聚落家長拆除。目前校園中,代表雙龍村族人文化意識之傳統文藝教室已然消失。聚落企盼持續性布農文化傳承,僅能暫時轉往一般鋼筋混凝土校舍傳授。少了手工建築氛圍,布農文化傳承缺乏與自然原始互動之真實性。聚落族人與雙龍國小目前缺乏經費重建此空間,提案人期望透過果核再生計畫協助聚落募款重建。

宗旨

(1)反思 電腦輔助建築 價值
智慧型住宅、數位化空間改變人們生活型態。
讓人更輕安自在,更有效率,但也讓生活步調更為緊湊。
建築的責任為提供社會各階層適居環境,不分地理區域。
但電腦輔助建築產出的智慧型住宅,
除提供高品質居住條件與生活外,
仍包含經濟成本的無限延伸,以挑戰智慧化的無限追求…。
電腦輔助建築,數位建築科技,
只能用在昂貴的建築設計案或富裕的企業財團開發案中嗎?
基於對此反思,我們嘗試將建築科技投入弱勢環境中。



(2)協助 偏遠地區 空間再造
時有聞『義診』,少有聞『義築』;
常見『無國界醫師』救苦,鮮見『無國界建築師』伸手救難;
華人經典中,屢聞『大醫王』,卻未聞『大築王』。
非建築者無善,僅是未開啟為善之道、行善之門。
行醫者看盡生老病死,此有大愛之恤;
如建築者認識『無居所孺婦、病榻受凍弱老』,善念也一定會被啟發…。

我們計畫設一人道建築網站,作為後續弱勢建築募款平台。
初期以台灣偏遠山區原住民小學童為主,
持續提供『圖書、學習』等建築空間奧援。



(3)整合 替代役男 參與構築
替代役,在專業領域上各有特殊專長,
喜愛交流與吸收多元知識,
在大家以『學習建築』與『服務』為共識下,
組織大家透過實際行動與關懷,
在公餘時間參與『建築協助活動。



(4)號召 學生參與建築實作
提供校園中,熱愛建築實作學生,
於寒暑假體驗不同環境、文化的建築實作、實習課程,
讓學生在動手施工中,瞭解建造的『工業製造與工匠技術』問題,
和建築設計、建築實體的思考落差,
以動手做累積初步的實作經驗與施工觀念。



(5)引發 原住民孩童的興趣
我們不單協助蓋房子,也啟發族人蓋房子的信念與創意,
以『建築說故事』活動來激發原住民孩童對房子的想像,
讓孩子與族人對房子產生好奇。
我們希望,未來有掌握自己材料、文化意識、傳統背景的原住民建築師,
能在中央山脈誕生,以熟悉自身部落來適切創造在地建築。